中国科学院240项硬核重磅科技成果来广西转化

导读:中国科学院百项重大科技成果入桂转化活动,中科无线半导体展出“首颗机器人仿生小脑芯片、GaN关节芯片,让机器人更聪明更灵活更稳定更好用”-----------------------文章转载:八桂科创公众号广西引智引技转化科技成果再放大招。6月24日,中国科学院百项重大科技成果入桂r转化活动在南宁举办。240项硬核重磅科技成果精彩亮相。这是中国科学院首次大规模、系统化、成建制的与广西开展科技合作。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孙睿君,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副局长冯国星出席活动并致辞。6月24日,中国科学院百项重大科技成果入桂转化活动在南宁举办。自治区科技厅供图本次活动聚焦广西在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新材料等关键领域的迫切需求,与中国科学院精心筛选推荐的重大科技成果进行精准对接。经过前期的高效组织筹备与深入沟通交流,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共有25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签约总金额高达8875万元。在活动现场,《超大型FLNG船用高性能宽幅铝合金制备技术研究与应用》等21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院企成功“联姻”。21个重点项目现场集中签约。自治区科技厅供图研制出国内最先进的小脑芯片、关节芯片,让机器人更聪明更灵活更好用;通过顶尖基因编辑技术+克隆技术让动物器官达到手术要求守护人类健康;研发智能电动开采新技术,实现稀土环保高效开采……为了让大众更直观地感受前沿科技的魅力,中国科学院精选了65项前沿科技成果进行实体展示,同时通过线上平台同步发布240项成果。这些成果涵盖了众多前沿领域,为广西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技术支撑。先进的科技成果吸引了观众。自治区科技厅供图重大科技成果供需发布是活动的重头戏。记者在现场看得到,4家广西企业与4家中国科学院研究所依次登台,分别在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新材料及海洋医药等各自擅长的领域进行重大科技成果供需发布。双方深入剖析自身优势与合作需求,为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搭建了坚实的桥梁。与此同时,广西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也在现场进行了详细推介。相关负责人阐述了基金的设立背景以及重点支持方向,旨在为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提供坚实的金融保障,助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重大科技成果供需发布。自治区科技厅供图随后,与会嘉宾一同前往同期举办的科技成果展示活动现场参观。他们认真听取讲解,深入了解中国科学院在各个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同时也对广西实施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以来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见证了广西在科技创新道路上的坚实步伐。本次活动由自治区科技厅、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联合主办,以“中科入桂,创启未来”为主题,通过组织中国科学院及院属研究所与广西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开展重大科技成果的发布、对接、签约和展示活动,进一步深化中国科学院与广西的科技创新合作,为广西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创新活力。中国科学院代表、自治区相关部门代表以及企业代表共300多人参加有关活动。来源:广西云客户端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李新雄

来源:广西中科蓝谷无线半导体

中科半导体机器人动力系统芯片亮相“中国科学院百项重大科技成果入桂转化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进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在桂落地转化,2025年6月23日-2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携手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中科八桂·创启未来:中国科学院百项重大科技成果入桂转化活动”,架设科技成果转化双向高速通道。本次活动集中展示65项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120项自治区重大科技成果、89项重点科普成果,重点展示中国科学院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重大科技成果以及广西科技“尖锋”行动实施成效,科技成果以科普形式呈现,近距离感受和体验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最新动态。CT-Unite中科无线半导体,基于氮化镓材料深耕机器人动力系统芯片研发和工艺制造,受邀成为本次活动的参展方。中科蓝谷半导体(广西)有限公司是中科(深圳)无线半导体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公司计划在广西建设第三代半导体晶圆生产线。本次公司展出基于化合物氮化镓(GaN)材料的特色工艺AI ASIC技术芯片,是专业应用于人工智能动力系统领域。解决具身机器人动力系统在现阶段广泛存在的性能制约问题,尤其是延时、散热管理及能效方面,该芯片采用半桥拓扑阵列GaN HEMT器件,缩小半桥驱动电路的体积,实现了小体积大能量的目标。芯片实现开关频率1MHz以上,能量转换效率大于98.5%,较传统Si基方案提升40%目标。同时,温升ΔT≤25K@满载,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专业为具身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关节上的执行器和电机驱动而定制化设计的动力系统芯片,降低了客户多平台开发成本,实现从“全集成”到“可扩展”的无缝衔接,满足了工业自动化、新能源设备及具身智能领域的差异化需求。团队依托自主知识产权的氮化镓材料和特色GaN阵列集成芯片工艺技术,尤其在氮化镓外延掺杂技术及硅基嵌入氮化镓制造工艺研发不断取得突破,公司研发的“具身机器人动力系统系列芯片”涵盖软硬件协同设计及核心器件工艺。该芯片面向具身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及医疗机器人等应用场景中的关节执行器与电机驱动器、小脑控制器、电子皮肤、仿真肌肉等,IMU物理模型姿态运动控制技术领域。

来源:广西中科蓝谷无线半导体

中科半导体发布首颗具身机器人动力系统芯片

中科半导体团队推出首颗基于氮化镓(GaN)可编程具身机器人动力系统芯片,该芯片采用SIP封装技术,内置硬件加速引擎、高速接口、PWM信号阵列可编程单元及边缘图像处理和各类传感器及生物信息采集的高速接口。主要应用于多关节具身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领域。中科半导体本次发布的人工智能动力系统芯片,根据推理大模型(例如:ChatGPT、open AI 、DeepSeek生成的3D虚拟模型与姿态坐标,通过芯片自带的“边缘物理模型”(指在通过数据驱动方法实现深度学习与物理定律、能量守恒、传感器与视觉在神经网络中加入物理方程的约束)输出的阵列PWM电流信号控制上100条仿真肌肉及伺服电机系统来完成复杂的原子操作,单个姿态运动达32个自由度。通过“边缘物理模型”输出PWM信号控制物理量信号,使机器人具有人一样的复杂肢体动作和物理质量的约束。公司科研团队连续多年在该领域的深耕研究,该芯片技术已取得多项发明专利及近两年获得ICCV国际人工智能大赛二、三等奖,2024年获得国际人工智能视觉触觉CVPR 冠军。近些年人工智能发展迅速,尤其从2018年以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兴起推动模型训练和大量算法中心的基础建设,不到两年时间走完了“模型训练阶段”。此后不到3年时间先后推出ChatGPT、openAI 、DeepSeek等语言推理大模型。人工智能时代正式从过以“训练阶段”到模型“推理阶段”的快速演进。随着我国2025年推理大模型的大规模商用,同时也开启了“人工智能应用阶段”的到来。相比硬件而言,围绕推理大模型的快速演进,AI芯片也在悄然变化“模型训练阶段”从国外芯片厂商以英伟达(NVIDIA)等为代表的GPU到博通(Broadcom)近期推出最新AI ASIC(专用集成电路)芯片,以满足不同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需求,加上我国大力推进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建设,迎来了AI ASIC专用芯片的发展机遇,公司也将持续深耕该领域的芯片和“AI物理模型”研发。

来源:广西中科蓝谷无线半导体

中科 CT-Unite 赴泰国参加泰中绿色科技技术转移交流会

        近日,中科 CT-Unite 赴泰国参加泰中科技协会第二届泰中绿色科技技术转移交流会。    此次交流会聚焦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共同关切的绿色低碳发展方向。中科团队以第三代半导体新材料氮化镓为核心,围绕新能源汽车功率芯片、无人机组件及智慧燃气表等产品的封装和生产技术,展开生产转移及市场对接相关事宜交流。    交流会当日,中科团队与泰中科技协会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针对芯片封装落地泰国项目展开了初步对接,泰国国王枢密院大臣、泰中科技协会会长格森·瓦特纳猜教授 (Professor Emeritus Kasem Watanachai)对中科团队围绕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在多款功率模块及低碳能源芯片解决方案中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此外,格森教授还表示,2025 年正值中泰建交 50 周年,届时将会邀请泰国投资促进部、商务部的领导以及泰方院校的相关代表前往中科总部进行交流考察。在此期间,双方就未来在泰国建设的新能源功率模块封装项目展开深入探讨和研究。    泰国作为东盟第二大经济体,是各国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中国及发达国家车企强势进军泰国市场,其中包括比亚迪、长城汽车、名爵、埃安、哪吒汽车等中国车企以及丰田、本田、马自达、起亚等数十家国际车企落地投产,给泰国汽车产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机遇。2023年泰国汽车年产量高达195万辆。2024年1-8月期间泰国面向全球出口的汽车、设备及零部件总额位居全球第一位,达208.1亿美元,占泰国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0.6%。     在泰国国家科技园,中科团队就氮化镓新能源汽车功率芯片和无人机组件解决方案与泰国国家科技发展署、投资促进委员会副主任 Sanat 博士(Dr. Sanat Wongthawethong)进行了多方会谈。会谈中,双方初步达成在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生产、无人机组件以及智慧燃气领域的合作意向。通过此次交流活动,不仅增进了双边之间的深入了解,更为双方未来在低碳绿色科技技术领域的芯片应用、实现在泰国本土配套生产以完善国际供应链的长远目标奠定了基础。

来源:广西中科蓝谷无线半导体